加强野生东北虎保护力度 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苗伟新
作者按:
野生东北虎是一个我国东北地区的旗舰动物,是衡量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是否保持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东北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尺。笔者多次参与对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调研,力求通过本文让读者系统地了解野生东北虎保护情况,从不同角度支持和参与野生东北虎保护活动。
近年来,随着野生东北虎在珲春山林频繁出现使珲春“东北虎之乡”的美誉广为人知。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吉林团审议时,特别询问野生东北虎相关情况,野生东北虎保护工作再次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一、回顾野生东北虎的今昔处境,令人悲喜交加
东北虎又名西伯利亚虎,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我国东北及朝鲜北部山区,是世界十大濒危野生动物物种之一。目前全球野生东北虎数量不到500只,90%以上在俄罗斯境内。中国科学院野外调查结果表明,1953-1957年成年东北虎不超过200只;1985年黑龙江省未发现东北虎活动迹象,我省延边地区估计不超过10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人们曾遗憾而悲观地断言“野生东北虎在中国已经灭绝了!”。而最近几年,在人们视野中消失多年的东北虎,重现珲春林区,吃牛咬马的消息不断传出,令国内外关心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事业的人们欣喜异常。今年以前,北京师范大学和省林业厅通过对我省境内10年的监测表明野生东北虎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我省现有野生东北虎27只—28只,与1998年中、俄、美三国专家在长白山林区调查发现的6—9只相比,有了明显的增长,令人欣喜。
二、珲春野生东北虎保护工作迎来历史最好时期
(一)国际国内高度重视,为野生东北虎的保护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保护野生虎世界在行动。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全球性保护老虎的计划。2010年11月通过了“全球野生虎种群恢复计划”,并将7月29日定为“世界老虎日”。
二是保护野生东北虎中国在行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就将东北虎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993年做出禁止虎骨贸易、禁止用虎骨制药的决定。2011年,国家林业局正式发布《中国野生虎恢复计划》。
三是保护野生东北虎吉林在行动。1996年,省人大做出“五年禁猎决定”,在全国首开“全省禁猎”的先河。1997年,省政府又根据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省人大的决定,颁布了《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管理若干规定》。2006年,省政府相继出台实施了《吉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和《〈吉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实施细则》。2013年,省林业厅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狩猎监督局及联邦“稀有动植物及濒临灭绝物种”特别保护局签署了“中俄东北虎及远东豹跨境保护”合作协议。
(二)强化措施,为野生东北虎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一是建立了野生东北虎自然保护区。2001年,我省建立珲春东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基层保护站,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完善了野生东北虎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大了反偷猎工作力度。依法打击非法猎捕和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行为行动,对相关场所实话常态化检查。公安、工商、边防部队等联合签署了东北虎保护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开展大规模巡山护虎“清山行动”。近年来,查破刑事案件20余起,刑事拘留20余人,清缴夹子、套子等非法猎捕工具9000多个,有效地遏制和震慑了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梅花鹿、野猪、山鸡、野兔等野生动物的大量繁衍,有效促进东北虎种群的繁衍与发展。
三是强化了东北虎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中国珲春东北虎国际文化节”、“虎文化与虎保护论坛”、“生态环境杯”作文竞赛等活动,利用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卓有成效地开展野生东北虎系列宣传活动。2008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珲春市“中国东北虎之乡”的称号。
四是深化了野生东北虎保护国际合作。在管理能力建设、濒危物种监测、社区公众教育、反偷猎等方面先后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瑞尔保护协会(RARE)、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联合开展了合作与研究。在我国率先开展了SMART巡护系统的试点工作。2014年,珲春保护区管理局同俄罗斯豹地公园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标志着科研监测、反偷猎和宣传教育领域国际合作长效机制初步形成。据不完统计,2014年,珲春保护区已监测到东北虎、豹活动信息100余次。
五是积极为野生动物买单。从2012年到2014年,珲春市政府发放野生动物伤畜和损坏财产补偿款已经累计达到1000多万元。
(三)野生东北虎保护工作成效显现。
一是野生东北虎中俄通道已经形成。珲春林区作为野生东北虎从俄罗斯向我国境内扩散的生态廊道作用明显,并正在成为向我国内陆扩散的“桥头堡”。
二是野生东北虎在珲春得到繁衍生息。在远离中俄边境的保护区范围内发现持有地道的“中国护照”东北虎家族式活动踪迹。2013年5月,出现野生东北虎母子行踪。2013年11月,野外拍摄到一只母虎和她的三只幼仔。这些在世界上都很罕见。
三是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在珲春不断扩大。珲春保护区东北虎种群已从1998年的3-5只增长到现在的9-10只。种种监测数据显示,珲春保护区有可能成为中国野生东北虎恢复的种源基地。
四是野生东北虎领地在不断向内陆延伸。近年来我省境内延吉、汪清、敦化等地先后发现虎踪,表明珲春林区向长白山林区的野生东北虎生态通道正在初步形成,野生东北虎正在由珲春边境区域向内陆扩散的趋势。
三、保护野生东北虎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
(一)保护野生东北虎就是在保护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研究表明,虎是生物圈中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代表性大型动物之一,在维持健康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它的存在平衡了区域生态环境,也反映出这一地区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生态环境优良。
(二)保护野生东北虎就是在保护东北历史文化遗产。东北虎由于外貌雄健,气势威猛,一直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在东北文化和宗教领域里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素有“山神爷”的美称。东北民间历来视它为审美的对象,由此生出“老虎崇拜”和“虎文化”,并已沉淀于东北民族的文化和情感中。
(三)保护东北虎就是在保护世界自然遗产资源。东北虎是拥有三百多万年进化史的重要自然遗产资源,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半个世纪以前,亚洲有虎3万只;而现在,全世界野生虎仅存大约6000只了。中国虽然是现有老虎种类最多的国家(共有4个亚种),可惜野生虎总数加起来还不足百只。东北虎的濒危和珍稀程度超过了国内野外有上千只的“国宝”大熊猫。
四、清醒认识野生东北虎濒危原因是做好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
虎是陆地野生动物中的顶级动物,在自然界罕有天敌,最大的敌人就是人类。野生虎数量急剧下降,直接原因就是老虎栖息地的减少、退化和破碎化以及老虎及其猎物盗猎和非法贸易的情况十分严重;间接原因就是决策者保护意愿不强、公众保护意识淡薄、执法不力、政策到位虚化和主管部门措施不够。森林资源的不可持续开发,破坏了老虎的栖息地;大规模基本建设,特别是唯经济需要的公路和铁路,割裂了老虎的栖息地,阻断了老虎扩散、觅偶等繁衍活动。栖息地破碎化的威胁不断加剧,产生了“孤岛”效应。人类过度侵入,家畜、牲畜携带病毒等隐性原因也成为潜在危险因素。再加上我国的东北虎及其猎物的生物学研究薄弱,科学监测与管理不够,严重限制了东北虎种群恢复。老虎是处在生态金字塔顶端的物种,依据金字塔原理,老虎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必须得到有力保护,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可能使老虎的数量减少。
五、保护野生东北虎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保虎和猎虎的斗争还远未结束。公开信息显示,近20年来至少有7只野生东北虎被发现死亡。野生东北虎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意识。要面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东北虎栖息地周边居民开展针对性地宣传教育,提高参与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改善栖息地环境,提高保护区的能力。加大保护区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执法能力、条件和效率,增加研究力量。依法严惩偷猎行为,增加猎物种群数量。
三是强化跨境通道建设,构建东北虎生态廊道。借助天然林保护工程,逐步在长白山区域形成东北虎保护网络。借助中俄野生东北虎保护协议,积极促进中俄两国跨国保护区建设。
四是探索保护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开发替代经济项目,探索东北虎保护与经济发展新模式,将潜在的偷猎人员变成保护工作者,实现“全民护虎”。扎实做好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工作。
五是吸收国际保护的经验。俄罗斯、印度卓有成效的保护老虎计划和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作者系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城乡环资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