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农同创富 和谐共发展
——记州人大代表、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曹永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林业职工靠山吃山,当地农民也需要靠山吃山”,这是州人大代表、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永福常说的一句话。面对停伐转型新常态,林业企业在“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上面临重大决择,要保持和提高传统产业和规模的创效能力,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三年来,天林的转型之路没有只顾自己走,而是立足林区优势产业,推动辖区内林农全民创业,实施精准扶贫,走出一条“壮大产业扩总量、开发项目促转型、对接优势求致富”的区域扶贫开发之路。
天林公司辖区总面积19.35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7.94万公顷,林业用地18.46万公顷,林业总户数7542户,林业人口人口16026人。区内有34个村屯,35000农业人口与林场为邻,和谐相处。三年前为解决职工贫困,实现强企富民目标,天林确定了以绿化苗木、中药材种植和富硒食用菌为龙头,以三个“一万”目标(苗木基地一万亩、中药材种植一万亩、食用菌栽培一万万袋)为目标,谋划布局转型产业新体系,强势转型创业,推动了扶贫创富良性发展。在转型创业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天林人与辖区内的农民兄弟资源共享,携手共进,共同脱贫致富,天林董事长曹永福将他们的做法归纳为四个字:资源共享。
一、技术共享,蜜蜂产业扶贫创富
养蜂是一项投资小,效益高,轻体力,见效快的好项目。天桥岭辖区山林椴树资源丰富,椴树花蜜是一种高品质的蜂蜜,天林的椴树资源可满足3万群蜜蜂的采集需求,2013年全公司养蜂仅1800箱,按照目前市场商品蜂蜜24元/公斤的价格,年均每群蜜蜂可年产商品蜜50公斤左右,收入1000元以上,一个正常劳力可管理120群蜜蜂,均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而且蜜蜂的副产品,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蜡都在当今市场热销,深受消费者喜爱。
2013年,天林成立了蜜蜂养殖项目办公室,当年就开发出原生态有机蜂巢蜜产品。他们制定了发展三步走的长期规划,以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模式,采取订单式生产及代销产品,同时回收、加工和销售等全方位链条式经营策略。第一步以发展蜂场为主,蜂产品加工销售为辅,着重壮大养蜂户。第二步开展蜂产品加工和销售,辅助发展蜂场,创立品牌。第三步打造知名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扩展品牌知名度。目前,天林区内蜜蜂养殖数量已提升至5000箱以上,是原来的5倍,蜂蜜总产值达到500万元,仅蜂巢蜜一项每年为企业创造纯利润80万元。在天林的带动和技术指导等扶持下,周边村屯的农民解决了以往蜜蜂养殖管理落后,生产能力低下和蜂蜜销售困难等问题。69岁的郭良堂是铁帽山农场农民,家里三代养蜂,由于传统养蜂技术落后加之卖蜜困难,老郭渐渐对养蜂失去了信心。2013年天林项目办人员找到老郭,动员他生产蜂巢蜜,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并协助他购买所需生产资料。开始还持怀疑态度的老郭最终被天林的诚意所打动,在天林的扶持下干了起来。一年下来,郭良堂的110群蜜蜂生产蜂巢蜜2000余公斤,公司按照90元/公斤的收购价直接把蜂蜜款打到老郭的账户上,老郭高兴的说,没想到我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还能赚这么多钱!罗子沟镇内河村妇女韩娟,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本人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生活很是困难。她听说林业提倡并带动农户养蜂,就找到内河林场厂长赵振强,说她也想参与养蜂,能否在蜂蜜收购时带上她。赵场长说,公司有这个政策带领周边村屯农民兄弟一同脱贫致富,你有这个想法我们欢迎。韩娟2013年购入蜂群30箱,并在当年成功分蜂,达到98个生产群,当年获利13万元。在天林类似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仅今年4月份天林就就购入1000多箱蜂。
二、牧场共享,黄牛产业扶贫创富
天林辖区内有不少撂荒地、无林地和林间空地,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曹永福认为这样的优势不能白白浪费了,天林在资源开发处内设立牧业办,鼓励和扶持林业职工和辖区村民共同发展黄牛养殖业。公司拿出扶持资金30万元,加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和培训。牧业办还积极与州县畜牧部门沟通协调,为养殖户争取到6.6万元扶持资金。在州县畜牧部门的支持下,天林建成牛舍1290平方米,青储窖1512平方米,储料棚450平方米,完成围栏3100公顷,共养殖黄牛371头。除了为村民提供养殖场地,天林还无偿提供技术、信息、防疫、培训等服务,带动了村民的养殖热情,仅养牛一项间接脱贫村民26户,黄牛产业脱贫功效显现。
如何才能有效保护林地不被破坏,曹永福带领天林人真是费了一番心思,也下了一番功夫。他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围栏养殖、田间散放和冬季圈养等方式,扶持职工开展限量黄牛养殖。在资源和森林防火的双监管下,夏季利用撂荒地、无林地、林间空地等实行围栏放养,秋收后实行定点田间散放,冬季实行圈养。上河林场养牛户周清波不仅自己养殖黄牛70头,而且还与邻村3户村民组建合作社,共同从事围栏放养,并且无偿帮助提供一户贫困户养牛资金,与村民共同致富。
三、市场共享,木耳产业扶贫创富
天桥岭地区是延边州黑木耳的重点产区,年产量占全州林业的25%。木耳产业富了林区的职工,是职工创业的成功实践。目前,黑木耳产业做为职工创富传统产业,在天林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生产、管理技术规范,更达到了一定规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年生产生产能力达6000多万袋,制菌户1160户,从业人员 2000余人,年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目前,天林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木耳生产和集散区,每到木耳采摘季节,全国各地的木耳客商纷纷前来争相收购。在天林的带动和支持下,周边乡镇、村屯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全天桥岭地区年生产木耳菌近1.8亿袋,总制菌户3000余户,年产量达5250吨,年产值达3.15亿元。
近年来,天林将传统产业发展方向瞄准科技升级,成立天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集富硒有机食用菌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出口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按照年产量500万袋,年加工富硒黑木耳250吨规模建成并投产。建设标准化生产加工车间7400平方米,建成面积300-400平方米吊袋大棚42个,年生产木耳240万袋,产值4000余万元,安置富余职工及周边农民300余人。有机富硒黑木耳产业引领了未来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方向,形成了完整、闭合式的生态、环保、零污染、零排放的生物产业链条。
生物质能多联产是天林的一个长远创富项目,该项目由中航工业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吉林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长白山森工集团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等共同开发,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注资建设。该项目装机容量5MW,年最大发电量38000MWh,规划年产木质颗粒燃料15000吨,食用菌菌袋生产及灭菌5000万袋,烘干加工黑木耳1000吨,年回收废弃木耳菌袋2亿袋,发电余热集中供暖35万平方米。投产后,将形成年产值1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600个。此项目主要利用林区林间林地内的剩余物为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天林以成本价零利润的方式,对林区职工和周边农民采取同地区、同市场、同价格政策,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不仅促进了企业职工创业增收,也带动了辖区内农民脱贫致富。
四、空间共享,沟系开发扶贫创富
天林以生态保护、企业增收、职工先富、区域共富为目标,在新华、大安、内河林场建立了5条复合型生态沟系,进行野山参、园参、赤芍、薇菜等中药材种植业开发,进行黄牛、林蛙、蜜蜂、森林猪等养殖业开发。复合型生态沟系的建设不仅实现了职工增收致富,同时也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农村农民的致富积极性。辖区内从事山野菜、红松果、野生菌类、五味子、中草药等采集业的职工和村民有860户,年采集红松果、山野菜、中草药等累计达到440多吨,年产值530多万元。
三年来,天林人一次次创富理念的更新,一项项扶持政策的出台,一个个务实举措的实施,使林产优势扶贫创富的正能量得到充分释放,彰显出林业创业致富的大气量和林区转型发展的大格局。曹永福将三年来的实践之归结为一句话:林农联结共走创富之路是实现林区脱贫致富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天林人将与农民兄弟继续在创富路上携手前行。
(州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宋 杨)